近日有媒体报道,个别房地产中介机构又对“首付贷款”动起了歪心思,正所谓“首付不够、贷款来凑”,消费贷款、经营贷款违规入楼市现象死灰复燃。
在这里要强调,不论房地产中介机构还是购房者,切莫对违法违规“首付贷”心存侥幸。
说起“首付贷”,还要追溯至2016年前后。那时,房地产市场价格曾出现高速上涨,部分房地产中介自办金融业务,为购房者提供贷款作为首付款,部分P2P网贷机构也曾参与其中,一度助推房价并埋下风险隐患。
随后,金融监管部门快速叫停并明确表示,房地产市场场外配资属于违法行为,房地产中介自办金融业务尚未取得资质,属于违法现象,其提供的“首付贷款”增加了金融风险与市场风险。
经过近几年的严格整治,以上“首付贷”业务已整体消除,但违规行为却又换了个马甲出现——房地产中介机构联合个别商业银行,为购房者申请消费贷款、经营贷款,再用这笔资金作为首付款或首付款的一部分,即信贷资金违规入楼市。
实际上,对于信贷资金违规入楼市,各监管部门一直保持高压、严查态势,但相关违规行为却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由于信贷资金“绕道”流入楼市的手样繁多,尤其是当资金在多家银行多次转账后,监管排查存在一定难度,因此,部分人员抱有侥幸心理;二是部分房地产中介机构出于经营考量“铤而走险”,其核心目标是售出房产、获取中介费用,因此,房产中介有动力为资金不足的购房者“出谋划策”,甚至为购房者申请空壳公司,从银行骗取经营贷款。
在此要提醒,切莫对违法违规行为心存侥幸。多部门已三令五申,严禁信贷资金违规入楼市,并早已开展严查行动。例如,多地银保监局已对多家银行启动了调查取证工作,经过大数据筛查、台账分析、查阅档案、流水追踪、人员访谈等方式,已发现多起经营贷款、消费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相关银行也已按照监管要求整改,并对存在违规问题的内部员工开展了警示告诫、通报批评、经济处罚等问责。
对于挪用经营贷、消费贷购房的借款人来说,其风险同样不可小觑。一旦被查,此前申请的经营贷、消费贷将立即被终止,借款人需要一次性全额结清贷款(通常在80万元至100万元之间),势必造成资金流紧张,还会给自己的信用“抹黑”。此外,若借款人加杠杆购房,一旦后续房价下跌,借款人还需自行承担相关损失。
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融资行为持续改善。人民银行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投放继续增长。11月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1万亿元,当月增加4013亿元,较10月多增532亿元。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准确监测和管控信用卡资金实际用途。信用卡资金不得用于偿还贷款、投资等领域,严禁流入政策限制或者禁止性领域。
业内人士表示,数据表明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融资行为持续改善,房地产市场合理资金需求正得到满足,预计房地产融资将进一步回归正常,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12月10日至12月31日,河南小微工商户、特色产业农户无需出门,在支付宝搜索「助微计划」申领城市减息券,通过综合信用评估后,即可降低利率,或获得30天的贷款免息券。
中国人民银行12月9日数据显示,1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27万亿元,同比少增1605亿元。初步统计,2021年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61万亿元,
近年来,中信银行积极贯彻中央部署,认真落实监管要求,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打造标准化产品、特色化运营、综合化服务“三位一体”的“价值普惠”发展模式,为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
坚持对大中小企业平等对待,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将小微企业贷款基础资产由单户100万元及以下放宽至500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300万元,采取一年一还,累计次数不超过3次。
为总结经验,补齐短板,动员全行上下统一思想,客观研判、提振信心,力争重点工作有突破,12月7日下午,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太康农商银行召开前11个月工作总结暨不良贷款清收推进会,该行班子成员,各部门、支行负责人参加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2年经济工作。此次会议强调,“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
灾情冲击之下,保障受困企业复工复产成为金融机构的重点工作。在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的大力支持下,郑州银行快速响应,高效运用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投放灾后重建专项再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