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走进位于大方县经济开发区的白参菌科创产业园,一排排菌架上,雪白的白参菌如绽放的花朵般鲜嫩饱满,工人欧梅和工友们正娴熟地采收、分拣,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这里上班每个月能拿4000多块,离家近还能照顾老人,这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欧梅的话,道出了粤黔协作下大方县白参菌产业带给当地群众的幸福变迁。

作为毕节市农发集团全资子公司,毕节市农投菌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自2021年8月在大方经济开发区扎根以来,便肩负着推动珍稀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使命。这座占地105亩的科创园,集菌棒生产、接种养菌、出菇采收、研发交易于一体,主要生产白参菌、鹿茸菇、金耳等珍稀食用菌,是全国首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智能化白参菌栽培工厂。走进园区,全自动菌棒生产线有序运转,温湿度传感器实时调控车间环境,大数据中心屏幕上闪烁着各环节生产数据,科技感扑面而来。

“在粤黔协作地帮助下,我们毕节农投菌业公司得到了大力的支持。”毕节市农投菌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尽平深有感触地说,“一个方面是资金支持,2022年提供的300万元粤黔协作资金,主要用于我们的实验室建设以及生物有机肥生产线建设。更关键的是,粤黔协作还牵线搭桥,让我们与中山大学共建了生物科学联合研究院和毕节市科学家工作站。”他指着实验室里的精密仪器介绍,“这些平台建成后,我们的研发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你看我们现在量产的金耳、黄牛肝菌,还有特色的毛刺菇,都是通过实验室自主研发驯化的菌种,品质和产量比引进品种提升了不少。”

科研赋能让产品品质有了硬保障,而粤黔协作在销售端的助力,则让优质产品顺利走出大山。“在销售帮扶上,我们的白参菌已经获得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证、深圳标准•圳品认证,还完成了供港澳基地备案。”李尽平拿起一盒包装精美的金耳产品,“有了这些‘通行证’,我们的产品得以全面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前段时间,深农投下属企业还把我们的白参菌、金耳带到香港展销,反响特别好,订单量一下子增加了三成。”
人才与科研的深度协作,更是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实验室从建设到日常科研,都离不开中山大学专家团队的指导。”李尽平说,高校团队不仅带来了前沿技术,还帮我们培养了10多名本地技术骨干,现在他们都成了车间里的“土专家”。这种“输血+造血”的帮扶模式,让我们从依赖外部技术,变成了能自主研发创新,这才是最宝贵的收获。

如今,公司已顺利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荣获“‘黔系列’品牌产品生产企业”等称号,产品覆盖云南、四川、重庆、北京等多地市场。作为“东西部劳务协作就业帮扶车间”,公司带动20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人均年增收超3万元,白参菌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菌”。
从科研攻关到市场开拓,从车间生产到群众增收,粤黔协作的种子在大方县白参菌产业的沃土上生根发芽,结出了丰硕果实。如今,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智能化的生产车间与连绵的乌蒙山交相辉映,不仅勾勒出现代农业的新图景,更铺就了一条产业兴旺、群众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随着协作的不断深化,大方白参菌正以更优质的姿态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为粤黔协作续写更多“山海情”的新篇章。
慢阻肺被称为“会呼吸的痛”,全国患者接近一亿人,呈现出患病率高、知晓率低的特点,慢阻肺究竟是什么样的疾病?该如何应对? 慢阻肺:一亿人的“呼吸之痛” 48岁的资女士长期咳嗽、咳痰,今年三月,一次感冒诱发了严重的呼吸困难,她跑了多家医院一直当
大象新闻记者 池里军 刘少利 通讯员 吴蓓 凭借圆滚滚的身形、魔性动作与浓郁的岭南烟火气,在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上“火出圈”的吉祥物“大湾鸡”,一跃成为现象级“萌系顶流”,全网收获20亿阅读量。而这对“显眼包”吉祥物的幕后“养成基地”,正是
国际锐评丨绝不允许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11月18日,中国外交部官员在北京同日本外务省官员举行了磋商。中方就日本首相高市早苗错误言论再次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严肃敦促日方收回错误言论,停止在涉华问题上制造事端,以实际行动认错纠偏,维护中日关系政治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期涉台的错误言论在日本国内持续引发不满,有民众自发举行集会,抗议高市早苗涉台错误言论以及军事部署。不顾民意作出如此露骨的表态,高市早苗何以有恃无恐? 日本民众不满高市错误言论 高市早苗的涉台错误言论罔顾法理和历史事实,一系
11月19日,十五运会乒乓球项目在澳门银河综艺馆进行女团决赛争夺。刚刚,由王晓彤、陈梦、范思琦出阵的山东队以3∶2战胜由何卓佳、王添艺、孙颖莎上场的河北队,夺得冠军。 夺冠后,陈梦与队友拥抱,喜极而泣。 陈梦赛后回应:“其实我们几个人
随着“双十一”结束,记者注意到,近期各大平台名白酒促销力度有所放缓,包括茅台在内,电商售价都有不同程度地回升,飞天茅台线下零售价回到1700元/瓶以上。但目前电商平台促销名酒已经呈现常态化的趋势,后续价格压力仍存。 茅台价格回升至1700元
人民日报
央视财经
央视新闻
住房租赁,事关万千租客安居。今年9月15日起,我国首部专门规范住房租赁活动的《住房租赁条例》施行,为出租人和承租人维护合法权益提供了保障。 新规落地两个月来,带来哪些积极变化?如何推动新规落实落细?“新华视点”记者进行了采访。 新规带来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