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收入连续3年同比下滑,今年前三季度营收继续下滑,国内乳制品“老三”光明乳业正在经历漫长“寒冬”。
在乳企普遍面临行业性挑战背景下,低温奶市场护城河遭受冲击、主营业务连续承压、海外业务的拖累,让光明乳业的生存考验日益加剧。
从前身上海可的牛奶公司算起,这一陪伴几代人长大的百年乳企,未来还能否继续讲好“新鲜故事”?
大象新闻记者 王艺枫
营收与成本出现“剪刀差”,主营业务陷疲软困境
前不久,光明乳业披露了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财报显示,公司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82.3亿元,同比下降0.99%,归母净利润为8721万元,同比下降25.05%。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净亏损达1.3亿元,这已是光明乳业自2022年以来,连续三年营收同比下滑。

(光明乳业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据了解,光明乳业在国内乳制品企业中排名第三,仅位列伊利和蒙牛之后。但相比于前两名动辄几十亿、上百亿的利润,光明不足1亿的盈利着实令人咋舌。
要知道,在光明乳业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围绕着“鲜奶战略”,是国内最早推出鲜奶品牌的乳企,可今年三季度其主营业务液态奶的营收也出现了8.57%的下滑。
根据财报,成本过高是导致光明乳业业绩令人失望的一大原因。今年前三季度,光明乳业营收182.3亿元,同比下降0.99%,而营业成本却从148.6亿元同比上升了1.02%到150.1亿元,出现了“减收增本”的现象,形成了收入与成本的“剪刀差”。
原奶作为乳制品最核心的原料,价格已持续3年走低。按理说较低的原料成本能够带来利润率的提高,但为何光明乳业的成本反而上涨?
“其实光明并没有享受到低奶价。因为它的奶源都是自己的,它的重点牧场都集中在华东地区,这些地区的奶价还是比较高的。”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在接受大象财富记着采访时表示,相比于之前的快速扩张,这些年光明一直处在战略收缩,所以盈利情况也会收缩,但一旦调整完毕,其业绩和利润就会逐步提升上来。
“千万不要把光明跟伊利和蒙牛比。因为伊利和蒙牛拥有非常庞大的规模效应,它们产品的边际成本要比光明低很多。而且从整个市场来看,就像山东的得益、河南的花花牛,立足上海的光明这种区域性的头部企业,它在这个市场容量下排在全国第三的水平,也是不错的。”宋亮说。
“大本营”优势失守,海外业务又成重要拖累
光明乳业的前身为1911年成立的上海可的牛奶公司。
1956年,上海市牛奶公司成立。
1996年,上海市牛奶公司与上海实业集团合资成立“上海光明乳业有限公司”。
2002年,更名为“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并于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由此可见,光明乳业的发展始终围绕着“上海市场”这一标签。在其2024年年报中依然强调,公司战略是“稳固上海,做强华东,优化全国,乐在新鲜。”
但从目前来看,上海这一光明乳业的“大本营”和利润核心区也逐渐失守。
2024年,光明乳业上海地区营收同比下降5.39%;2025年前三季度,上海地区营收继续同比下降4%。

(超市货架上的光明产品)
分析原因,在行业整体收缩的同时,市场竞争却在加剧。光明赖以生存的低温奶市场正被伊利、蒙牛这类全国性品牌蚕食。与此同时,其华东区域基本盘也面临君乐宝、新乳业等区域乳企的激烈竞争。
“疫情以后现制类茶饮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在替代传统的奶品。第二,现在很多商超推出了自有品牌,也很大程度蚕食了传统乳品企业的市场份额。”宋亮分析称,上海作为乳制品消费较成熟、人均消费量较高的市场,传统乳品企业还面临着线上线下各个商家的竞争,“更多来自于新零售,私域模式的网红奶品和现制奶茶的竞争。”
更为严峻的是,海外业务成为光明乳业业绩的重要拖累。今年9月底,光明乳业以1.7亿美元向雅培旗下公司出售子公司新西兰新莱特北岛资产。
对于出售原因,光明乳业在公告中解释,北岛资产由于产能利用率不足,业务出现大额亏损,影响新莱特整体盈利水平。
事实上,新莱特已深陷亏损泥潭多年。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新莱特的净利润分别为-0.4亿元、0.28亿元、-2.96亿元、-4.5亿元。
由于新莱特亏损不断加大,光明乳业3年累计减值超过5.41亿元,严重影响了其利润空间。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际化市场规模决定了企业资产配置模式的优劣。相比之下,中资奶企的国际市场空间还有限,海外重资产布局反而增加管理跨度及成本,且产能利用率不足容易造成亏损,“轻资产模式,如合作、委托加工和灵活并购,更适合中国奶企当前实际,能降低资源投入风险,提高运营效率”。
渠道打击不容忽视,老牌乳企如何实现业绩扭转?
作为老牌民族企业,光明乳业一直主营新鲜牛奶、新鲜酸奶等品类,并凭借多年的经营建立起了比较高效的“订奶到户”配送机制。

(光明乳业“订奶到户”,图源自官网)
“订奶到户”曾经迅速为光明积累了消费人群,但在消费渠道多元化的当下,对其此前建立的渠道壁垒形成了巨大冲击。
在郑州金水路上一座写字楼下的便利店,很多年轻消费者随手便拿取一瓶鲜奶当做早餐。在此写字楼上班的小谢说,早晨时间仓促,很少会在家吃早餐,公司楼下便利店买点吃的就直接上楼打卡,很方便。

(便利店中丰富的奶制品)
如今,大量如小谢这样的年轻消费者更倾向于24小时便利店随手购、美团等即时零售平台“30分钟速达”等,传统的“计划性宅配”订奶模式显得低效。
除了即时零售的快速发展,以山姆为代表的仓储会员店,发动了“价格战”。这些新渠道利用其庞大的采购量,向蒙牛等巨头定制大包装、高品质的鲜奶,主打高性价比。
综上,灵活的即时零售、仓储式超市定制化产品、便利店市场截流,都对光明曾构建的配送体系构成“降维打击”。
“光明乳业‘大本营’市占率的进一步下滑,与其受渠道端打击和市场分流紧密相关。”有业内人士称,在市场出现收缩的行业现状下,光明乳业渠道建设等短板被加速放大,也导致盈利下滑。
面对如今核心市场、核心品类双双承压,光明乳业在未来发展方面有何规划?记者与其联系并发送采访函,截至目前未得到回复。
据了解,光明乳业将于11月13日召开2025 年上海辖区上市公司三季报集体业绩说明会,大象财富也将持续关注。
放眼乳制品行业可以看到,在竞争加剧之下,多家乳企正在从“卖牛奶”迈向“卖营养”“卖健康”,或通过跨界布局以期在存量市场中寻找增量空间。对比之下,光明乳业加快转型步伐也迫在眉睫。
压力之下,光明也在寻求突围之道。今年上半年,其提升了研发费用的投入,同比增加41.49%至6223万元,主要用于工厂创新。但研发费用向工厂创新的倾斜能否精准对接消费者核心需求、突破产品同质化困境,仍需时间和市场考验。
“光明想要实现业绩的扭转,最根本的还是要建立起新的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将数字化营销体系和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结合起来。”宋亮说。
11月11日10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台风黄色预警,预计今年第26号台风“凤凰”将于12日下午到夜间在台湾岛西南部沿海再次登陆。此前,“凤凰”已于9日以超强台风级别登陆菲律宾,造成严重破坏。 11月为何还有台风生成?这时期的台风有何特点?中
在很多人眼里,有些东西是会被随手扔掉的“破烂儿”——包装袋、杯套、票根、场刊……但在另一群人眼里,它们却成了舍不得扔掉的宝贝,有名字、有故事、有被妥善保留的理由。近日,不少网友纷纷晒出自己收藏的奶茶袋子,各种牌子、各种样式应有尽有。二手交易
英国广播公司(BBC)去年播出的一个节目中拼接美国总统特朗普讲话,此事近日被舆论翻出来,引发争议,也激怒了特朗普。特朗普律师团队10日要求BBC撤回相关纪录片并道歉、赔偿,否则将提起诉讼,索赔至少10亿美元。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10
知名主播配上精彩解说,是商品销售的有力推手。将直播中的片段进行截取,配上产品链接,消费者在无意间刷到时可能也会被吸引从而下单购买。 近来,随着这种“直播切片”销售方式遍地开花,一些乱象也在悄然生长。例如未授权的账号仿冒官方、切片内容与所销商
今年第26号台风“凤凰”正在逼近我国,未来三天(11月11日至13日)将联手冷空气,给我国东南沿海带来持续风雨,浙江、福建、台湾岛等地局地或遭遇大暴雨。中国天气网推出台风“凤凰”最强降雨时间表,看各地何时雨最大。 11月9日,台风“凤凰”
“小伙子,你真好!” “你有没有女朋友呀……” 画风突变 民警小伙瞬间羞涩 “警察同志 这提示我可以领5万8?” 近日 市民毛婆婆走进 湖北黄石港派出所 向民警求证一条短信内容的真伪 短信里声称点击链接 完成身份认证 即可领取扶贫津贴 眼
11月11日, “杨春华心理名医工作室”在周口一民医院正式揭牌成立。作为商水县首家心理名医工作室,它的启用填补了商水县心理健康服务的空白,为当地民众开启了一扇专业的心灵守护之门。
近日,美食界的新爆款又出现了——奶皮子糖葫芦,它不仅在社交媒体上频频刷屏,更引发了一波全民打卡热潮。奶皮子糖葫芦,是山楂糖葫芦外层贴一层奶皮子,将山楂中间夹上干噎酸奶,或是将山楂换成阳光玫瑰、草莓、无花果等水果。 “在寒风里,排队20分钟挖
每年“双11”,直播间都是商家必争之地。今年,在一些直播间一片“为家人们谋福利”的口号下,记者发现,有的并非真心为“家人”省钱,而是精心设计的套路。 卖货套路:花样翻新只为劝“剁手” “所有想要半只脚踏入上流社会的,所有想要加入我们的,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