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劲酒配水溶C如打鸡血”““劲酒入喉,姨妈不愁”……
2025年秋季,社交平台与"劲酒"相关的内容激增,小红书相关笔记突破10万条。
这款曾以"补肾壮阳"标签占据中年男性市场的保健酒,正被Z世代网友打上“姨妈神器”“养生蹦迪”等新标签。
大象新闻记者 朱耒刚
劲酒变身,从中年饭局到年轻社交
上了酒桌,小王松了一口气,桌上摆的,竟是两瓶35度,520毫升包装的劲酒,旁边还堆了一堆红牛。
同行的伙伴开玩笑说,“劲酒加红牛,神仙见了也发愁”“喝劲酒加冰,打父老乡亲”。
最近,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频现带着戏谑的各种劲酒顺口溜,“父辈专属”的保健酒变成了“年轻人的社交货币”。
经商的赵先生现在改喝劲酒多些,“酱香太贵,最近生意不好做,压缩开支,这个价格低些,喝了还不耽误办事。”
(在众多超市里,劲酒常与红酒、东鹏特饮等功能性饮料摆放在一起)
大象财富记者发现,在专门的酒品连锁店,反而几乎看不到劲酒,倒是在丹尼斯、华豫佰佳等众多超市里,劲酒依偎在红牛等旁边,或在“保健食品专区”。
“劲酒+冰+红酒,干了这杯酒,从此不低头”“劲酒+冰+旺仔,喝了这杯奶,忘了那个崽”“青柠+冰+劲酒+元气森林葡萄味”……
(网络平台上网友晒出的各式各样的调酒)
在社交平台上,“劲酒调酒公式”、开箱视频、盲测挑战,相关笔记数百万篇,年轻人用红牛、旺仔牛奶、酸梅汤等调配出各种饮品,甚至“中式长岛冰茶”。
传播带火业绩增长:2024年,劲酒销售额达125亿元,2025年上半年,红标劲酒销售暴增 50%。在酒类市场一片哀鸣的时刻,2025年上半年,劲酒正冲刺百亿目标。成为行业调整期罕见的增长极。
开超市的刘先生表示,劲酒出货量比较稳定,一方面是在保健酒赛道它目前没什么有力对手,一方面年轻化方面确实做得不错。
从事酒类行业的蔡先生告诉记者,随着“小酒热潮”,不少黄酒品牌也开始借鉴劲酒的小包装策略,超市货架上,会稽山、裕福堂、古越龙山、女儿红等黄酒,也纷纷推出“长得”很像劲酒的便携、轻量化的产品。
(带着戏谑的各种顺口溜出现在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上)
一场系统性的“用户价值”重构
王牌智库首席专家上官同君认为,劲酒的转型成功,是一场从品牌、产品、营销到渠道的全面价值重构。
“劲酒跳出了“保健酒”的传统叙事框架,精准踩中当代年轻人‘朋克养生’的集体情绪。”上官同君表示,它不再生硬地强调“滋补强身”,而是通过塑造“中国威士忌”的格调认知,巧妙借助“姨妈神器”的民间智慧切入女性市场,将产品变为有趣的、有谈资的“社交符号”。
将酒精度从35度降至28度、推出无糖版,是口感对年轻用户的妥协;125毫升小瓶装,则精准匹配了“一次微醺”、便携随行的即时性消费场景。产品形态与用户生活方式的高度契合,是其能融入夜市、便利店与露营等消费空间的关键。
在渠道端,劲牌推行 “非饱和销售”与“去提成化革命” 。将万名营销代表从“压货者”转为“动销管家”,构建了保证经销商10%以上利润的健康生态。
劲酒高光下的“红颜薄命”隐忧
“尽管劲酒风头正劲,但我们仍需冷静地看到其背后‘三老现象’(老企业、老品牌、老企业家)所面临的深层危机。”上官同君表示,这也是所有谋求长远发展的企业都可能遭遇遇的“增长天花板”。
首先,业绩增长的长期徘徊。劲牌公司2017年营收即破百亿,但多年后仍徘徊于此,董事长吴少勋曾公开表示:“我们一直停滞不前”。与同期茅台、五粮液等酒企的几何级增长相比,其增长模式与后劲值得深思。
其次,健康功效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蓝帽子”标识是法定护城河,但“姨妈神器”等民间标签也伴随着潜在的功效争议与监管风险。前有听花酒因虚假宣传被重罚的案例,警示任何与健康相关的营销都必须在监管红线与科学边界内谨慎运作。
再次,是未来战略的模糊地带。大手笔布局酱酒虽是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的必然之举,但计划“2027年才开始发力”的规划,让人不禁疑问:届时如何与茅台等巨头竞争?战略路径尚不够清晰,存在“战略储备”变成“战略包袱”的风险。
(网上各类“姨妈神器”的种草与一些网友尝试后的“避雷”帖子)
缓解痛经?创意调酒?医学视角的真相剖析
很多网友在小红书和抖音上种草,“喝了一个月,瘦了十斤,姨妈也正常了”,还有人跟风,“皮肤白了,皱纹也少了。”
但还有很多网友对此批驳无效。网友媛梦表示,“一点效果没看到,反而把酒量给练出来了。”网友露颖表示,“连续两次导致姨妈提前和痛经加重。”
那么,劲酒缓解痛经是否科学?对此,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主治医师葛惠娜告诉大象财富记者,存在成分悖论。劲酒含当归、黄芪等活血药材,理论上可能加重经期出血。酒精会刺激前列腺素分泌,导致子宫痉挛性收缩加剧,加重痛经症状。经期应绝对禁酒,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经期饮酒使痛经风险提升2.3倍,经量增加40%。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市中心医院妇科二病区主任栗浩然同样表示,“劲酒能缓解大姨妈疼痛”的说法当理性看待。劲酒中的药材如当归、川芎,在中医理论中确有活血化瘀、温通经络的作用,对体质偏寒、经量少的姐妹,适量饮用能舒活循环,缓解不适。劲酒中的人参、黄芪等能够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促进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增殖,从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但劲酒的本质是“酒”。酒精会扩张血管,带来短暂的温热感,似乎缓解了疼痛,但这治标不治本。酒精还可能加重盆腔充血,导致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并带来其他健康风险。
对于花样百出的创意调酒,葛惠娜表示,调酒应避免与能量饮料混合(咖啡因+酒精=致命组合)。
首先存在毒性叠加,红牛(含咖啡因、牛磺酸)与劲酒(35%vol酒精+中药成分)的组合,本质是“兴奋剂+抑制剂”的矛盾叠加,其健康风险远大于两者单独作用的总和,组合会使血液酒精浓度峰值提前40分钟,肝脏代谢负荷增加3倍。
此外,劲酒中的酒精会扩张血管、加速心跳,红牛中的咖啡因则刺激交感神经、升高血压。两者叠加会导致心率骤增(可达120-140次/分钟,相当于持续慢跑)、血压波动,极易诱发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血管事件。
劲酒从“中年男性专属”演进到被女性消费者称为“姨妈神仙水”,劲酒官方如何看待这一形象转变,是否在品牌战略预期之内?对于用户自发将劲酒称为“姨妈神仙水”并宣传其缓解痛经效果,劲酒持何种态度,是否会主动规范此类未经验证的功效传播,以防误导消费者?大象记者就一些问题联系了劲酒方面,截至发稿未得到答复。
劲酒的华丽转身,为所有老品牌上了一堂生动的“求生求变课”。然而,一时的破圈并不能担保长久的繁荣。劲酒的故事仍在续写,而中国更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正迫切呼唤一场从依赖“个人智慧”到构建“系统能力”的深刻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