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基层声音  > 正文

坐地起价还是道德审判?一纸合同就能说清丨中听

2025-10-04 07:40:54   来源:大象评论

5034

评论员 董芳芳

10月2日下午,N次方扬州枣林湾音乐节官宣前夕,某青年表演嘉宾被指“坐地起价”,临时追加合作条件,引发舆论一片哗然。“抵制无艺德艺人”、“公布姓名避免误伤”、“直接发律师函”等声音不绝于耳。在这场围绕艺德与商业诚信的讨论中,我们似乎跳过了一个关键环节——那纸决定是非黑白的合同。

舆论场上,道德审判总是跑在事实前面。网友们的愤怒可以理解,行业风气需要整肃也是共识。但当我们高呼“抵制”时,是否曾想过,若双方连合同都未正式签订,所谓的“坐地起价”或许只是商业谈判中的正常博弈?若合作细节尚未完全敲定,临时增加条件又何来“违约”之说?

在商业活动中,契约精神是维护公平的基石。它既约束艺人不能"坐地起价",也限制主办方不得"道德绑架"。市场经济中,商业行为应当回归商业逻辑,如果此次合作确实存在争议,双方应当首先依据合同条款与商业惯例,通过专业法律途径寻求解决方案,而不应挟情感和道德挑拨粉丝群体的情绪,搅乱舆论场。

当我们再面对类似罗生门时,不妨少一些道德审判,多一些理性追问:合同签了吗?条款清楚吗?证据充分吗?或许,当我们学会用契约而非情绪来判断是非时,行业才能真正走向成熟与规范。

文章关键词:道德 责编:兰明群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央视曝光:假的,是摆拍!支付宝紧急回应 央视曝光:假的,是摆拍!支付宝紧急回应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