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基于本实践队于2025年8月在浙江温岭利欧集团的实地调研数据产出,目标是聚焦分析并提炼工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普适化路径。报告遵循“企业-产业-市”的递进逻辑,依次剖析了利欧集团以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实践、“制造业+乡村振兴”的融合路径、温岭市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战略,最终以利欧集团为典型样本,从创新能力、产村联动、政策支撑等方面总结呈现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可复制化发展路径。研究发现,台州温岭通过激活企业创新活力、强化工业与乡村协同、推动机制保障,正有效驱动产业升级与共同富裕,进而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目标。
关键词:工业发展、乡村振兴、创新驱动、共同富裕
引言:
利欧集团作为中国制造业500强,以泵与系统研产销为核心,业务涵盖泵业、数字营销等领域,2024年营业额达211亿元,全球员工近6000人。其核心板块利欧泵业创立于1995年,已发展为全球领先的智慧流体合作伙伴,品牌覆盖160多个国家及地区。
与此同时,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向国家缴纳税收达7000万,是温岭市乃至浙江省当之无愧的纳税大户。多年来,利欧集团凭借稳健的经营,持续为国家财政贡献力量,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公共事业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集团连续7年被评为A级纳税信用企业,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其纳税合规性的高度认可,更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金字招牌”。
一、微观实践:利欧集团——创新为核、产村联动的标杆
1.锚定核心产业,筑牢创新根基
从利欧集团整体业务版图来看,泵业作为核心板块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24年,利欧集团总营业额达211亿元,其中利欧泵业营业收入为46.87亿元,占比约22.21%,是集团营收的重要支柱。集团旗下的浙江泵业有限公司同年实现营收高达29.42亿元,彰显出其在浙江乃至全国泵业领域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与经营实力。在长期发展进程中,泵业板块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广泛的市场布局,为集团在国内外市场赢得了良好口碑,也为集团向数字营销等多元领域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是利欧的核心竞争力:近三年研发费用年均增长超15%,布局碳化硅陶瓷膜(水质过滤)、低能耗泳池设备等前沿技术;旗下浙江温岭基地(总资产44.09亿元,2024年营收46.87亿元)数字化生产设备占比超60%,生产效率提升30%,获评“国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浙江省首批5G全连接工厂”,成为《“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中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典范。
2.深耕产村融合,激活乡村价值
利欧集团始终秉持“智慧流动,共生美好”的发展理念,将工业领域的技术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赋能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通过多维举措实现企业发展与乡村进步的同频共振:
(1)公益赋能,厚植民生底色:集团积极投身乡村公益事业,累计为全国超200个乡村学校捐赠净水设备、改造供水系统,让数万师生喝上了安全水、放心水,直接助力“生态宜居”的乡村建设目标;同时推出农民灌溉设备租赁帮扶计划,通过减免租金、提供维护服务等方式,帮助500余户农户解决了灌溉设备短缺难题,年均为每户农民节省生产成本近3000元,以实际行动推动“生活富裕”落地见效。
(2)技术下沉,夯实产业根基:依托在水泵领域积累的核心技术,利欧为乡村水利设施升级、农业高效灌溉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针对丘陵地区灌溉难问题研发的自吸式水泵,可适应复杂地形实现远距离输水;为大棚种植设计的智能灌溉系统,能通过传感器精准调控水量,使水资源利用率提升40%以上。这些技术的下沉应用,有效破解了乡村产业发展中的基础设施瓶颈,为“产业兴旺”注入了科技动力。
(3)政企协同,凝聚共建合力:集团主动对接政府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借助政策支持打通新产品下乡“最后一公里”。例如,其研发的节能型农用泵在纳入地方农机购置补贴目录后,乡村民众接受度提升超40%,年销量增长近三成。这种“企业提供技术产品+政府搭建推广平台+社会力量参与监督”的联动模式,不仅降低了工业服务乡村的门槛,更形成了多方共赢的良性生态,生动践行了乡村振兴战略中“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要求。
二、中观路径:利欧模式——“硬核制造+柔性赋能”的双轮驱动
1.“核心产业+多元拓展”的产业链逻辑”
利欧集团深谙“根基稳则枝叶茂”的发展之道,始终将泵业作为战略根基,在此基础上通过资本运营与数字化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起“双驾马车”驱动的产业链生态。纵向维度,集团以流体技术为核心不断深耕细作,将水泵产品与系统解决方案延伸至建筑楼宇供水、市政管网运维、农业灌溉节水、水利工程建设、电力系统循环、石化流体输送、家用净水循环、园林景观造景等八大领域,形成从技术研发到产品制造、再到场景应用的全链条能力。例如,针对乡村农业灌溉的碎片化需求,其研发的智能变频水泵可根据土壤湿度自动调节流量,既节省能耗又提升灌溉效率。
横向维度,集团通过资本整合拓展数字营销等关联产业,将制造业的精密思维与服务业的用户思维相结合,实现“制造+服务”的协同增值。比如,依托数字营销渠道为乡村民宿、农业合作社提供品牌推广服务,同时反向将市场需求反馈至生产端,推动水泵产品向“智能化、场景化”升级。这种“聚焦主业不偏航、适度多元补短板”的布局,既巩固了利欧在泵业领域的全球竞争力,又为乡村提供了从硬件设备到软件服务的多元化入口,让工业产业链与乡村需求链实现精准对接。
2.“绿色制造+智慧服务”的可持续路径”
利欧泵业浙江温岭基地以“绿色为底、智慧为翼”,构建起贯穿全价值链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在生产端,基地凭借CNAS认证检测中心(具备德国莱茵、SGS等国际机构目击实验资质)、全自动转子生产线、智能供料系统、欧米伽环保喷漆线等硬核设施,实现了从原材料投入到成品出厂的全流程绿色管控——生产废水经处理后回用率达90%,废气排放优于国家标准30%,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超95%,真正将“绿色制造”从理念落地为实践,这也是其获评“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的核心支撑。
在服务端,基地搭建的“智慧协同管控平台”打破了工业与乡村的场景壁垒,通过设备全联网(基地设备二维码100%联网)、数据实时监控、远程运维调度等能力,将工业级的精细化管理延伸至乡村供水网络、污水处理站、农田灌溉系统等民生场景。例如,平台可实时监测乡村蓄水池水位、管网压力及水质数据,一旦出现异常自动预警并调度附近服务点检修,让村民无需专业知识也能享受稳定、安全的用水服务。这种“生产端绿色化保障生态可持续、服务端智慧化提升民生获得感”的闭环,不仅让工业文明的成果直接惠及乡村,更构建起“企业盈利、乡村受益、生态友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三、宏观统筹:温岭市——系统赋能,推动工业与乡村共生共荣
实践队通过与利欧集团领导的深度座谈,结合前期对温岭工业发展生态的全面调研,系统梳理出温岭市在市级层面支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战略。这些战略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支撑、协同发力的有机整体,为企业成长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坚实保障,核心举措包括:
1.强化创新生态,激活内生动力
温岭市将创新作为工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政策:
(1)通过设立研发专项补贴、税收减免等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加大核心技术攻关投入,仅2024年就为全市制造业企业兑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超10亿元;
(2)聚焦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建立“智能改造诊断-方案供给-项目落地”全链条服务体系,对通过国家级、省级智能制造试点认证的企业给予额外奖励。
利欧集团浙江泵业有限公司之所以能成功获评“工信部2022年度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浙江省首批5G全连接工厂”,正是得益于这一体系的精准赋能,其数字化生产设备改造、智能管控平台搭建等项目均获得了政策与资金的双重支持。
2.推动产村联动,构建协同网络
为引导工业力量深度参与乡村振兴,温岭市创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村社受益”的联动机制:通过制定《温岭市工业企业服务乡村振兴激励办法》,对企业参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升级、公益帮扶等项目给予税收优惠(最高可享受地方留存部分50%的返还),并设立专项补贴覆盖项目前期调研、设备投放等成本。
利欧集团在乡村学校水质改善、农民灌溉设备租赁等公益项目中,不仅获得了项目实施的政策指导,其捐赠设备的部分成本还通过市级乡村振兴专项基金得到补偿,有效降低了企业服务乡村的门槛,形成“企业得口碑、乡村得实惠”的双赢格局。
3.完善要素保障,夯实发展根基
温岭市从“人才、技术、基建”多维度为工业发展提供要素支撑:
(1)在技术培育方面,通过实施“温岭工匠”培育计划,联合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定向培养机械操作、智能设备运维等专业技术工人,2024年已为利欧等企业输送技能人才超800人;
(2)在人才吸引方面,政府主导搭建“归雁计划”平台,通过创业补贴、住房优惠等政策吸引大学生、技能人才返乡,仅利欧集团就有近200名本地人才通过该计划回流。
(3)在基础设施方面,以“数字温岭”建设为契机,优先推进工业园区5G网络全覆盖、工业互联网平台搭建,利欧温岭基地的“智慧协同管控平台”能够实现全国多地项目数据实时联动,正是得益于市级数字基建的超前布局。
4.锚定绿色发展,坚守生态底线
温岭市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工业发展全过程,以国家级绿色制造体系认证为导向,构建“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供应链”全流程标准:
(1)对通过“国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等认证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并优先推荐参与重大项目;
(2)建立“环保绩效分级”机制,对绿色达标企业在产能释放、能源供应上给予倾斜。
利欧温岭基地凭借绿色生产工艺(如全自动欧米伽喷漆线实现VOCs零排放)、可循环供应链管理,成功获评“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不仅提升了品牌竞争力,更在市级重大水利、环保项目招标中获得优先资格,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四、调研发现与建议
(一)调研发现
1.创新是工业赋能乡村的核心引擎:利欧的研发投入与数字化转型,使其既能提供乡村所需的技术产品,又能高效响应市场需求,印证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2.“工业+乡村”需构建协同生态:利欧的实践表明,企业、政府、社会的三方联动(政策引导+企业落地+社会参与)是产村融合的关键,可有效降低沟通成本、提升落地效率。
3.县域工业需“扎根本土+放眼全球”:利欧既依托温岭产业基础做强水泵制造,又通过全球化布局反哺本土技术升级,为县域工业“稳根基、拓空间”提供了范本。
(二)调研建议
1.深化数字化转型
推广利欧“设备联网+数据赋能”经验,推动更多企业建设智慧工厂,同时将工业数字化能力向乡村水利、农业生产等场景延伸,实现“数字普惠”。
2.构建产村对接平台
由政府牵头建立“企业-乡村”需求对接机制,如设立乡村技术需求数据库,引导企业针对性开发产品(如利欧的农业灌溉设备),提升工业服务乡村的精准度。
3.完善人才培育体系
除吸引返乡人才外,联合企业、院校共建“工业+乡村”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定向输送懂技术、懂乡村的专业人才(如设备运维、项目管理)。
4.强化绿色制造导向
以利欧“国家绿色设计示范企业”为标杆,加大对企业绿色生产、循环经济的支持,推动工业发展与乡村生态保护协同共进。
五、结语
利欧集团的发展实践,是温岭市以工业为核心引擎,驱动城乡深度融合、迈向共同富裕的鲜活注脚。从企业微观层面来看,其始终将创新作为制造根基的“压舱石”,近三年研发费用年均增长超15%,数字化生产设备占比突破60%,以硬核技术筑牢泵业全球竞争力;同时主动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工具箱”,从乡村学校的水质改善到农田灌溉的设备支持,让工业成果直抵乡村需求最前沿。
上升到产业中观层面,利欧构建的“硬核制造+柔性赋能”双轮模式极具示范意义:“硬核制造”体现在CNAS认证检测中心、全自动生产线等构建的绿色生产体系,为乡村提供可靠的水泵设备与流体解决方案;“柔性赋能”则通过智慧协同管控平台,将工业级的数字化能力延伸至乡村供水、污水处理等场景,实现从“卖产品”到“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的跨越,让工业与乡村的需求形成精准咬合。
再到市级宏观层面,温岭市搭建的创新生态与产村协同机制,为企业与乡村的联动提供了“孵化器”——从研发补贴、数字化改造支持到乡村服务项目的政策倾斜,形成了“企业强基巩固制造实力、产业拓面延伸服务边界、城市赋能完善保障体系”的良性循环,让工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形成相互成就的闭环。
利欧的实践深刻印证,县域工业在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三重角色:它是地方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以2024年211亿元的营业额为温岭工业底盘注入稳定动能;是技术下沉的“传送带”,将智能水泵、节水系统等工业成果转化为乡村的生产生活工具,破解基础设施瓶颈;更是城乡要素流动的“连接器”,既吸引2700余名工人在本地就业,又通过公益项目、技术服务带动乡村人才、资源与城市市场对接,让城乡之间的要素循环更加顺畅。
展望未来,温岭若想让工业发展更具包容性,可以在三个方向持续深耕:一是推动数字化能力向乡村场景深度延伸,将利欧的智慧管控经验复制到更多领域,实现乡村治理的精细化;二是建立更精准的产村对接机制,通过需求数据库、项目对接会等形式,让企业服务直击乡村痛点;三是完善“工业+乡村”复合型人才体系,既培育懂技术的产业工人,也培养懂乡村的服务人才。唯有如此,才能更好绘就“工业兴则产业强、乡村富则全域荣”的生动图景,为浙江乃至全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实践,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温岭样本”。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19日上午在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全民健身取得惠民新成效。截至2024年,全国体育场地面积达到42.3亿平方米,较“十三五”末增加11.31亿平方米。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371万人,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
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困惑:明明已经严格控制饮食、坚持规律运动,体重却迟迟不见明显下降;好不容易瘦下来一点,只要稍微放松警惕,体重就会迅速反弹。这背后,其实是身体里一个叫“体重设定点”的“隐形调节器”在发挥作用。 一、什么是“体重设定点” 体重
大象时政
西藏人民的日子过得好不好,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的事情。西藏林芝市嘎拉村,被称为西藏“桃花第一村”。这里从昔日“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到如今的“桃花源”,村里的道路更宽了、景色更美了、人气更旺了,村民的腰包更鼓了,生活蒸蒸日上。今年是西藏
长达30天的三伏天结束, 今天正式“出伏”啦! “三伏天”结束, 但气温并未立即下行, “秋老虎”又来了…… 据中国天气网预报, 大范围持续性高温闷热来了, 未来10天, 陕西关中、黄淮到江南 将开启大范围、长时间 持续高温天气过程。 从
大象新闻·河南交通广播记者:雷静 佑龙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河南是诗词的厚土,诗词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从古至今,河南留下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足迹。跟着诗词游河南,从诗词歌赋中寻觅河南的声音,以诵读的形式礼赞河南,体会诗境里的家国情怀,弘扬传统
这个暑假,演员马景涛成了热搜常客。 从在景区直播时突然晕倒,到他16岁的儿子传出有意出道,从他过去一个多月在3个景区打工,到直播时官宣“有很好的女友”……这位曾经的“琼瑶剧男神”,哪怕已经63岁了,依然轻松拿捏“流量”。 8月17日凌晨,马
“2025年选择摆摊,卖超大里脊肉夹饼,一年就能存够80万元!” “孩子该交学费了,看我摆摊一天把一个月1000多元的学费挣出来。” “摆摊日常,两小时卖两三百斤卤菜,月入10万元!” 这些诱人的口号正在短视频平台上病毒式传播。根据央视调查
近日,导演王晶透露演员蔡少芬出演《甄嬛传》“皇后”一角背后的无奈。 他表示,蔡少芬当时是无路可走,在TVB赚不到钱,“她(演《甄嬛传》)就是拼而已,她拼中了,赌对了。可是她后面也没有什么大戏,也就是《甄嬛传》。她不是在往上发展,她是在消耗她
近日,广东的谢先生发布了一条在高铁站接父亲的视频引发关注,引千万人观看。